为丰富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术生活,拓展课程内容,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人才管理新活力,3月5日下午,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名师讲坛”第二讲暨党委专题学习报告会在南雍楼西410报告厅举行。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如何实现人才管理的创新与突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行知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赵曙明教授,以《数智化时代人才管理创新与发展》为题,为全院师生党员带来一场前沿且深入的专题讲座。
报告会开幕之际,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保平教授首先对赵曙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人才管理数智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伊始,赵曙明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且系统地阐述数智化时代人才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赵曙明教授强调,数智化时代是人才竞争的高地,也是管理创新的前沿,可以从技术、战略、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深入理解。他指出,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在深刻改变着人才管理的方式和内涵,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这一变革。
赵曙明教授结合自己为彼得德鲁克经典著作撰写的导读,深入剖析了德鲁克管理学思想在数智化时代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德鲁克强调的“以目标为导向”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数智化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以人为本”理念要求管理者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在数智化时代,这一理念可以通过数智化工具和平台,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随后,赵曙明教授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2024年,组织最关心的是什么?”接着,他结合《全球人才趋势报告》,深入剖析了2024年人力议程的四大关键趋势:其一,推动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巧妙运用人工智能、精准评估以及科学的工作设计来妥善解决生产力难题;其二,高度重视信任与平等,通过推行公平薪酬、倡导平等包容来营造互信氛围;其三,强化企业免疫系统,组建具备风险意识和健康核心的团队,构建富有韧性的文化;其四,精心设计一个适应性强且数字技术运用流畅的组织架构,让员工能够茁壮成长。综合这些趋势,赵曙明教授精辟地总结道:在当今复杂多变且充满风险的环境中,组织在人才管理方面关注的核心议题是“提升生产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赵曙明教授结合《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详细展开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等数智人才的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他指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智人才的需求总量持续攀升。以深度学习为例,其招聘平均年薪居首,达到41.89万,彰显了市场对高端AI人才的迫切需求。在需求结构方面,数智人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涵盖了技术岗位,如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还包括了具备跨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智能制造、AIGC、AI大模型等领域对数智人才的需求尤为旺盛,这些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限于技术能力,还包括对行业业务的深刻理解。赵曙明教授强调,企业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人才供应链体系,以满足数字化转型对数智人才的需求。
在报告的最后,赵曙明教授强调,在数智时代下,组织外部的技术环境、市场环境与人才供需结构,组织内部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与员工技能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行数智化转型、构建数智型组织已经成为组织应对数智时代环境突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保平教授主持本次论坛,对赵曙明教授莅临指导表示感谢,任保平教授高度赞扬赵曙明教授报告内容的时代性与创新性,并鼓励本院教师向赵曙明教授学习,授课过程深入浅出将现实案例融入授课中。同时,任保平教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鼓励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子阅读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拓宽视野,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思想积淀,在时代中把握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曙明教授的专题讲座站位高远、理论新颖,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既是一场主题鲜明、生动精彩的学术报告,也是一堂内容深刻、联系实际的党课学习报告。